中建网群 | 中建平台 | 八局平台 | English
新闻中心
公司快讯
集团新闻
国资动态
公司快讯
首页>> 新闻中心>>公司快讯
科技刷新高度与速度——18项科技之最助力中建八局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突破300米
发布日期:2016-08-05 字号:[ ]

  7月18日,随着地上58层最后一个区段混凝土浇筑完毕,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地上100层、530米世界第九高——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主塔楼顺利突破300米,并用18项中国和世界的科技之最,刷新出了“两天一层”的国内异形超高层结构施工新速度。

  抬头望去,天津周大福这个“凹凸有致”的建筑,已然刺破了天津滨海的天际线,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区第一高楼。

“简直是一个变形金刚”

  从效果图上看,周大福项目四个立面分别勾勒出了两条对称的起伏曲线。白天,大厦将折射阳光显现出各种颜色,夜晚,斜面塔楼顶部发出光芒,酷似一颗钻石。

这么“对得起观众”的外观,来自于设计了迪拜哈利法塔、纽约世贸中心自由塔等地标性建筑项目,而举世闻名的SOM设计团队。

  “简直是一个变形金刚”,项目钢结构总工康少杰说。“周大福是一个以四方形造型为基座,形体由下向上渐细最后变至圆形的折线形建筑,就像穿了一件精美的外衣。”

  然而,为了缝制这件外衣,中建八局的“裁缝们”绞尽脑汁,实现了建筑外缘变化最大处内缩了12.7米;做到了外框钢柱反复交汇、分离;完成了主体钢柱由下往上经历了数十种需要单独设计的截面形式转变……

  同时,为了帮助这个“金刚”变形,钢结构高空焊接要求极高、焊量极大,据统计,项目使用的钢构件数量约42000件,高空组对焊缝37.6万米,使用的焊丝可绕地球40圈。

18项中国和世界之最

  天津周大福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北靠广达街,南倚第一大街,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商场、办公、住宅、酒店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

工程自2014年2月8日开工伊始,项目班子就深知,没有科技助力,光靠传统的建筑模式,是不可能完成这个高难度建设任务的。为此,科技攻关成为了首要工作。

  据项目土建经理唐祖锡介绍,天津周大福集高新技术成果于一身,创造了18项中国和世界之最——

  实现了“38小时3.1万立方米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使用3200吨?米最大动臂塔吊”等世界之最;

  解决了“使用物流通道结合悬挑电梯解决超高层楼立面12.7米大距离收缩垂直运输”、“自动分离式超高层垃圾运输”等世界难题;

  创造了“3200吨?米动臂式重型塔吊爬升支撑体系四梁合一”、“完成双管椭圆截面钢管柱单层扭曲90度”等世界首次;

  完成了“双圆管柱转不规则方形单管柱钢结构节点”、“LOD500全员、全专业、全过程BIM应用”、“超高层泵送废料零排放”、“智能顶升平台监测方式”、“全专业、全方位、全过程总承包管理模式”、“518米超高层高速施工电梯滑触线整体应用”等多项国内领先。

  科技让天津周大福这个具有极强雕塑感和立体感的建筑,一步步稳健地向着空中攀爬,如今身影已入云霄。

这里有个“智囊团”

  天津周大福除了“穿了件奇装异服”,塔冠中空高度近49米,相当于17层住宅楼高;最大层高10米;基坑深达32.3米;基坑环梁支撑内直径85米;工程桩最深桩底负103米;裙楼宴会厅跨度34.8米;塔楼设备层24个,设备机房900多个……这一系列数字让天津周大福有了“目前国内施工难度最大的超高建筑之一”这个头衔。

直面“最大难度”,并将之各个击破的,是有项目“智囊团”之称的“苏亚武超高层技术创新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有博士5名、硕士25名,正是这个团队令周大福“稳步高升”。

  项目基础底板最薄5.5米,最深处厚达9.9米,接近4层住宅楼高度,怎么做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浇筑?

  “智囊团”自主研发了“工具式大口径溜管快速浇筑”技术,五道溜管犹如五条“巨龙”,38小时完成了5600平米的混凝土浇筑,刷新国内同体积混凝土浇筑最快速度。与传统的汽车泵、固定泵浇筑相比较,溜管浇筑占用场地面积小,每个浇筑口仅占用4平方米场地,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无噪声、无油耗、不用电,溜管还被用作了后期垃圾排放管道,在雾霾肆虐的当下,最大程度做到了绿色环保,降低了PM2.5排放量。

  超高层塔楼核心筒竖向结构施工为公认难题,他们研发了智能顶升平台系统,能承载3200吨,相当于3.2万个100公斤胖子的重量,平台形状随墙体厚度经历5次变化,平台架设5层水平网片加一层钢板兜底防护,竖向从上至下全封闭钢板网,配置了自爬升保温装置、休息室、吸烟室、生物厕所等设施,不仅满足质量、安全、绿色施工要求,还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如何将人员和物料的垂直运输上去,是超高层施工制约工期的关键“瓶颈”问题。工作室研究出超高层物流通道塔加悬挑施工电梯垂直运输方式,底部48层以下安装预制装配式钢格构塔,一面与塔楼结构连接,另外三面布置双笼施工电梯形成物流通道塔, 47层以上设置悬挑式施工电梯与物流通道塔衔接,上下电梯做到同层接力,成功解决运送难题。

  项目还借助世界领先的BIM技术实施工程总承包,将所有工序、环节先在电脑上进行“预演”,以BIM为智能化数据平台,分别在深化设计、方案模拟、可视化交底、验收、消防模拟、4D工期、逆向BIM、平面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应用,诠释了何为“现代鲁班”。

  “在这个项目上,几乎每一道施工环节都要面临着技术和工艺上的挑战。”“智囊团”的成员们如是感叹。

  然而,也正是他们,带领着项目全体员工成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截至目前,项目累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5项、两项科技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让滨海新区这座全新的地标建筑成为了超高层施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我们预计在2017年春节前实现土建结构封顶,如今,项目全体员工正在全力以赴,争取早日与530米的天空平视。”唐祖锡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马来西亚MAYA项目开展“送清凉”活动
下一篇:普陀山观音法界工程指挥部落成 佛协一行参加并观摩BIM技术成果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纪委监督举报 | 拖欠企业账款信访受理方式 | 访问统计
电话:021-61691998 传真:021-61691999 E-Mail:cscec8b@cscec.com
地 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 邮编:200112 ICP许可证编号 :沪ICP备09023419号-3
推荐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 IE7.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