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侧记
7月2日,由中建八局三公司承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容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一座见证历史、教育人民、警示未来的重要场馆。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历史意义更是非同一般。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给予该工程殷切厚望,中宣部给予高度关注。今后,每年的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都在此举行。该扩建工程,由局三公司承建。
各界关注下的好评如潮
2015年,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视察该项目后评价道,“正是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才会短期之内铸造这样一个一流的精品工程。精细化的管理和施工,使得本馆建成后,必将成为全球纪念馆中首屈一指的工程”。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视察该项目时对工程的进展、质量予以了充分肯定,她热心指导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做精做细,再创佳绩,拿到鲁班奖”。
中国建筑界公认的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莅临该项目时称赞,“在我见过的工程里,这项工程质量数一数二。”
一次成型的清水混凝土柱
俯瞰整个场馆,隐含8字形状,与八年抗战的纪念意义契合。为了刻画出艰苦朴素的抗战胜利精神与纪念馆的庄重肃穆风格,施工做法多采用非常规的传统施工工艺。
“370多根的清水混凝土柱,一次成型,波浪形的异形曲面飘板屋顶都是纯人工散拼后浇筑而成,精度要极其苛刻 ,水磨石地坪,水刷石路面,玻璃幕墙还有顶棚,都是在后期不做任何修饰、任何涂刷,以保证材料最原始的颜色”,该项目经理欧阳召生介绍说,“在这种最原始风格材料要求基础上就需要有很精湛的施工水平,来把它的表现效果发挥到极致,展现设计理念”。
敬畏历史的传世之作
该纪念馆是继一期主题为“苦难”、二期主题为“和平”,正在建设的三期工程,主题为“胜利”。
项目部员工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要知耻而后勇,为了祖国的强盛奉献自己的力量,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造福社会,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们都是先做出来样板,业主和设计院觉得‘咦,你们这个想法不错!’然后才决定施工。项目部每次改进成功后,设计院再提高标准,然后项目部在这一基础上又进行不断改进,实际的成品与效果图已是“面目全非”。
因为项目部施工水平的目标定位高,质量要求高,反而促使设计院与业主不断更新和提高设计方案,设计理念日渐完美。
人均产值千万的铁军团队
该项目是青奥会期间唯一在建工程,全体项目人员高度重视,短短的180天里28名项目员工轮班24小时坚守岗位,春节期间放弃假期,奋战在工地一线。
被评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的第一项目管理部经理欧阳召生,对于这项特殊的工程他更是呕心沥血,以身作则,在项目现场勤劳勤作,处处展现出最高的职业精神和水准。
项目执行经理郭福建,来不及多看一眼家中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就匆匆忙忙赶回工地继续工作。
项目生产经理颜亚明在军区总院检查完后,医生叮嘱回家一定要多休息,但是他根本坐不住,才回到家,下午就立刻回到了工地,欧阳召生让他回去休息时,他平静的说,“在家坐不住,工地这么多事根本就坐不住啊”。
|